随着年根岁末的到来,全国法院干警加班加点忙结案,涌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赢得了一片点赞之声,同时在全社会也凝聚起了关心、关爱法官的强大正能量。
关爱法官不仅关系着法官的职业尊荣,更影响到司法事业的长远发展。在法院集体与法官个体间,这种关爱,反映的正是二者的相处之道。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引航大国外交时的生动实践,不妨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与国相处的“亲诚惠容”四字箴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曰“亲”。“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有让法官对集体感到亲、感到暖,才能产生归属感,激发责任感。如何生成这种“亲”,在宏观上,应将定期体检、心理调节、慰问等事关法官权益的事项形成常态长效的制度,让集体的关爱有形且有质,温润而持久。对任何侵害法官或其亲属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当以最鲜明的态度亮剑、最严密的机制防范和最果决的手段惩处,让法官挺直腰杆办案。微观上,当突出人文关怀,动态掌握每名法官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存在积劳成疾的,给予其或家人更多关爱,让法官安身、安心、安业。
二曰“诚”。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须有担当的宽肩膀和成事的真本领。法院当营造昂然向上、正气奔腾的干事创业环境,真诚助力人才成长。培训环节,应遵循司法规律,围绕法官需求,紧扣兴趣点、紧盯薄弱点、紧抓关键点,让法官会学、善学、乐学;管理环节,扎紧制度的“铁笼子”,扭紧权力的“牛鼻子”,既体现刚性,又彰显柔性,在“严管”中彰显“厚爱”;选人环节,要贯彻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将先进用起来,把典型树起来,让法官有甜头、有盼头、有劲头。
三曰“惠”。“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随着司法红利持续释放,作为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法官正应是这种“红利”的受益主体之一。应加速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的盘活、司法团队的重组以及审判机制的调顺实现提质增效,从而为法官有效减负。这其中,应特别注重案件繁简分流和矛盾纠纷多元解纷机制的功能,通过分层过滤、分类办理、分流化解的工作格局,并借助外力源头压降矛盾,双管齐下,从而有效缓解法官办案压力。
四曰“容”。一面是“包容”。“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应抓住人员分类管理的时代契机,针对个人在专业、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既注意引导,又尊重选择,将合适的人选拔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个人发展和事业进步的同频共振。另一面则是“宽容”。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法官在执法办案、创先争优的进程中,必然有失误、有挫折。必须与时俱进明确标准、划定清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法官向前发展强力“护航”。(周陈华 熊 磊)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1/01/content_133874.htm?div=-1)